界面新闻记者 |
广东省多个村镇社区推出生育奖励方案引发外界广泛关注。2025年7月2日,东莞日报报道,东莞市万江街道新村社区制定合法夫妻的生育补助方案,其中生育二孩的一次性补助为10000元,生育三孩的一次性补助为20000元。
报道介绍,该社区明确,生育补助对象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夫妻双方或一方为新村户籍;新生儿需在 2025年6月1日后(含6月1日) 出生的,且出生日起半年内首次入户新村社区;夫妻双方均属初婚,并依法办理婚姻登记,符合法律规定的夫妻关系共同生育的二孩、三孩家庭;新生儿出生地仅限于中国大陆境内,海外及港澳台出生的新生儿不在补助范围之内。
近两年来,广东省已有多个村镇社区推出了各自的生育奖励方案。推行生育奖励政策的效果如何?据新快报4月份报道,作为最早发布政策的广州市天河区猎德村,从政策发布至今已经有18人领到三孩奖励。另外,番禺区傍江东村户籍股东2600多人,目前领取二胎补助的有6人,合计发放6万元,领取三胎补助的有4人,合计发放12万元;新水坑村现有户籍人口2400多人,共15人领取补助,村共发放奖励34万元,其中领取二孩奖励14人,发放28万元,领取三孩奖励1人,发放6万元(双胞胎)。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曾表示,村社基层在鼓励婚育方面发力,是一种自发的探索。各村社可以相互交流经验,也可以为更高层级决策提供参考。今后或有更多村社加入“补贴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东莞市万江街道新村社区的生育奖励方案特别注明,“一孩、四孩及以上不予补助”。
生育四孩已超出目前国家政策支持的生育范围,一些地方明确表态不会采纳“鼓励生育四孩”的建议。但是,近年来各地推出的奖励生育方案中,对于是否纳入一孩,政策并不统一。比如东莞市横沥镇新四黄塘村5月份宣布,“结婚奖励1万元,每生一娃各奖励1万元”,并不区分孩次。广州市白云区龙归街南岭村出台的生育补助方案明确,夫妻合法生育一孩奖励1万元,二孩奖励2万元,三孩奖励3万元。
对于是否将生育一孩纳入奖励、补助范围,此前在人口学界也引发争议。2023年6月,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在《人口与健康》杂志发表文章认为,一孩生育的萎缩和推迟是拉低生育水平的主要原因。
为此,贺丹建议取消生育支持政策的孩次差异,从全周期、全过程的视角设计生育支持政策措施,避免出现一孩不补、二孩少补、三孩多补的差异化递进式支持政策,着重改善家庭初次生育养育的过程体验,提高一孩家庭生育的获得感和再生育意愿。
有专家认为,目前各地推出的鼓励生育措施差异较大,奖励方式各有侧重,执行标准也不一样,对于如何发放生育补贴亟需在国家层面统一政策覆盖范围。
2024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提到,建立生育补贴制度。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放育儿补贴。此后,国家卫健委曾透露,正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相关育儿补贴的操作方案。财政部也表态称,正抓紧建立实施育儿补贴制度。